第四百八十五章 蔡京的决心_我在现代留过学
废文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八十五章 蔡京的决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八十五章 蔡京的决心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四百八十五章蔡京的决心第二天,开封府官署,梅花厅。

  “官家真是这样说的?”蔡京听完石得一带来的口信,眼神闪烁了一下。

  石得一点点头:“大家确实是这样说的。”

  然后,他就紧紧的闭上了嘴巴。

  官家只让他传话,所以他就只传话。

  这是一位在宫中沉浮了二十年,依然屹立不倒的大貂铛的职场经验。

  “这样啊……”蔡京忍不住向前踱了一步,心中思绪,就像是大海上的浪涛一样,此起彼伏。

  官家派石得一来问他这个权知开封府,怎么补救?如何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出现?

  蔡京的第一反应是——宫中的小官家,话里有话啊。

  而蔡京入仕以来,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揣摩上意了。

  所以,他几乎是下意识的就联想到了去年十一月僧录司的案子。

  当时,官家的处理结果是什么来着?

  借着僧录司一案,彻底清洗了整个僧录司的胥吏。

  然后,用公开招录的方式,补充官吏。

  从此以后,僧录司就成为了开封府最听话的官署。

  开封府下达的命令,僧录司从来都是百分百配合。

  再没有过去的种种掣肘。

  所以,公开招录胥吏,也就渐渐的成为了现在开封府补充吏员的途径。

  只是,想要短时间就对开封府换血是很难的事情。

  好多官署有司里面,都是盘根错节的姻亲占据。

  蔡京不敢逼得太急,只能缓缓图之,一点点的通过种种手段,完成人员补充。

  却不料,他高抬贵手了。

  那些人却根本不领他的情!

  终于是酿成了现在的事情!

  但凡在这个过程里,有一个人和他提醒了一句,哪怕暗示一下这个案子。

  他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两宫震怒,已令都堂限十日查清原委、情弊。

  若是按照现在这个情况继续下去,最后结案,哪怕他蔡京勉强能过关。

  可一个用人不明、渎职的评价是跑不掉——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权知开封府说自己不知道?

  呵呵!

  两宫会信吗?

  而且,这个事情最可怕的结果,还是两宫信了他确实不知情。

  如此一来,两宫眼中,他这个权知开封府的形象,就从干吏能臣,变成庸碌之辈。

  庸碌之辈,岂可为权知开封府?如何辅佐天子?如何为社稷之臣?

  万万不行!

  所以,他蔡京现在已经站在悬崖边上,稍不注意就必然罢任外郡。

  而且,很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回京为官,更不要说染指那柄在梦里面多次出现的清凉伞。

  蔡京想到这里,就深吸了一口气。

  “吾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本来前途一片大好的。

  若就这样就此折戟,他怎甘心?

  他蔡元长,二十三岁的时候,从福建老家入京赶考开始,花了整整一十六年,终于从布衣,而为大宋四入头之一。

  如今更是已能时常在官家面前露脸,多次得到单独对奏、汇报、取旨的机会。

  这一路走来,只有蔡京知道,他为了得到这些机会,为了爬到这个位置,到底付出了多少东西?

  深深吸了一口气,蔡京就对石得一道:“都知请回禀官家,臣不会让官家失望的。”

  “臣一定会拿出一个让官家满意的办法,解决当前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若臣不能,乞斩臣宣德门外!”

  他决定,赌上自己的一切,押上他的所有。

  于是,不惜在君前立军令状!

  官家想要的东西,他一定奉上!

  哪怕他现在一时还没有想到,但蔡京知道,他一定会找到那个答案的。

  他必须找到那个答案。

  那个官家想要的答案。

  因为只有这样,他蔡京才能继续留在汴京,继续当他的权知开封府,继续有在君前露脸、效命的机会。

  石得一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然后,他就问道:“大理寺那边……”

  蔡京眯起眼睛来,阴阳怪气的说道:“大理寺卿乃是能臣干吏……”

  大理寺已经坑了他两次了。

  第一次,僧录司的事情,就让他灰头土脸,差点被贬出京。

  如今这是第二次。

  这一次,比上次更狠。

  上次僧录司的案子,就算穷追到底,他蔡京也不过是待罪请郡,可能过几年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和可能。

  但这一次,他们却是直接冲着,让他蔡京仕途尽毁而来。

  蔡京脾气再好,胸怀再宽,也是咽不下这口气的。

  何况,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度君子。

  自然是找着机会,就给大理寺穿小鞋。

  石得一笑了笑,只说道:“王孝先,今日已经入宫请罪了,两宫慈圣,已着其在家待罪反省。”

  “如今,傅中司奉太皇太后旨意,暂署大理寺。”

  这是今天早上,在庆寿宫发生的事情。

  大理寺卿王孝先,跪伏于两宫之前请罪。

  最后,两宫商议之后,暂时给了王孝先这个处理意见。

  令其在家待罪、反省,等待中司审查、都堂调查结论。

  但基本上,明眼人都知道,王孝先这次肯定是过关了。

  了不起,最多罢任大理寺卿,外任地方州郡。

  除此之外,不会有任何责罚。

  连罚铜恐怕都不会有!

  蔡京听完,眼神一黯,不由得在心中感慨了一句:“王孝先这个家伙,名字取得太好了!”

  孝先、孝先……光听这个名字,宫里面的两宫就很欢喜。

  不仅仅因为孝先的寓意很好。

  无论太皇太后还是向太后,都愿意留着他,哪怕只是讨个好彩头。

  还因为,大宋历史上,还有个叫王孝先的宰相。

  不过,那一位是表字孝先——既真庙时的托孤顾命宰相,大宋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神童,协助章献明肃,驱逐包括丁谓在内的奸臣的大功臣——沂国公王曾。

  而现在又是一个少主在朝的时期。

  于是,王孝先仅仅是靠着他的名字里的彩头,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他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当他的官。

  无论是上次僧录司的案子,还是这一次大理寺又捅出来篓子。

  他都是不损分毫。

  蔡京心里面,羡慕得不行,却也没有办法。

  谁叫人家爹取的名字取的好?

  而且,刚好碰上了现在这个特殊时期。

  宫里面想要一个吉祥物,想讨个好彩头。

  他刚好符合要求。

  心里面的这些念头转动了一下,蔡京忽然警醒。

  “石得一为何要与我说这些事情?”

  蔡京是个聪明人。

  他几乎是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不是石得一会和他说的话。

  只能是宫中的官家,在借这个大貂铛的嘴巴,将这个信息告诉他。

  那么……

  “官家缘何要让石得一将此事告诉我?”

  这个事情,讲道理,石得一不说,等到下午左右他也会知道。

  所以,官家在暗示什么?

  蔡京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大理寺卿王孝先待罪在家……

  他肯定不能再署理大理寺的日常事务了。

  之后也一定会调离大理寺。

  而如今奉圣旨,对大理寺进行审查的是太皇太后最信任的大臣——英庙时代孤臣,御史中丞傅尧俞。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ifuk.org。废文网手机版:https://m.sifuk.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