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学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_我在现代留过学
废文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学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学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

  元祐元年四月壬子。

  “敕:士大夫,天下之楷模,乃以道德望进。故风俗厚而朝廷尊,经术用而名器重!具官吴安持,故宰相之子,自弃圣人仁恕之教,历事四方,不恤百姓疾苦!朕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孟之教,在其中矣,奈何不修?可,吴安持勒停,着太学收教,以叙圣人之教。”

  吴安持听着那个在他面前,抑扬顿挫的念着敕书的内臣的声音,整个人都傻了。

  怎么回事?

  我爹的门生故旧呢?

  你们给我说句话啊!

  拉小侄一把啊!

  文太师、司马侍郎、孙学士、张节度……

  救救孩子!

  然而,无论吴安持内心如何咆哮,那个读完敕书的内臣,都只是冷冷的盯着他:“具官吴安持,还不谢恩?”

  吴安持没有办法,只能乖乖的磕头:“臣,安持拜谢天恩!”

  吴安持这边领了旨意,那边就有着禁军上前,对他说道:“吴知州,请吧。”

  太学那边,在今天早上就已经得了旨意。

  管勾国子监公事许将,已经将学舍打扫出来了,就等着这位大宋第一位,进入太学接受圣人经义再教育的宰相之子入读。

  殿前司也循了郭献卿故事,拣选了精干人马过去。

  吴安持低垂着脑袋,拿着敕书,被禁军们押着向外走去。

  ……

  国子监。

  官署在汴京敦教坊中,元丰改制之后,其下掌国子、太学、武学、律学、算学之事,并权摄天下州郡州学、县学,算是大宋最高等级的教育机构。

  属于原始的教育部雏形。

  其不仅仅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雕版印刷部门和发行部门。

  还拥有一个庞大无比的图书馆——国子监书库。

  其中藏书数量,仅次于皇城的崇文院。

  据说,在国子监书库,曾有人找到过,已经被认为失传了数百年的孤本、古籍。

  当今天子即位后,诏以国子监,天下储才之地,于是赐宫中典藏之珍宝,以为天下学者临摹。

  于是,出王羲之等人真迹、拓本于国子监书库,供国子监、太学诸生学习、临摹。

  今年更出兰亭集序的定武本和无缺本两个宫中典藏的拓本。

  于是,国子监书库,也就成为了天下文人打卡的热门地点。

  每有文人入京,总要想方设法的进一次国子监书库。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国子监书库的深处。

  这墨香书库之间,有着一个僻静、清幽,人迹罕至的地方。

  这里就是郭献卿的读书之地。

  一个为了他量身打造的地方。

  此刻,郭献卿正拿着一本厚厚的《礼记》,持着毛笔,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录着、学习着。

  没办法!

  他马上就要迎来一次月考了。

  按照制度,他这个驸马都尉,在国子监一月一考。

  考核成绩,直接纳入磨勘。

  一次不合格,就加磨勘一个月。

  换而言之,也就意味着,他的‘学习期’要延长一个月。

  所以,他只能拼命学习,每天都沉浸在圣人经义的海洋中不可自拔。

  久而久之,这位驸马都尉,居然养出了几分儒雅气质,就连说话都变得文绉绉的了。

  这就不得不说,真是个奇迹!

  郭献卿正读着书,门外却罕见的出现了喧哗声。

  他抬起头,竖起耳朵。

  就听着在他旁边的一个小院子的门,似乎被人打开了。

  然后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说道:“吴知州,且在此待着吧。”

  郭献卿放下手中的书,脸上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

  “终于……”他低声呢喃:“有伴了!”

  那个坐在他上首,不苟言笑的国子监讲书,在这个时候瞪起眼睛,看了他一眼:“驸马,读书要紧!”

  郭献卿顿时缩了缩脖子,赶紧低下头去,看他的书。

  他可不敢得罪这位老讲书——人家在国子监里的资历,老的可怕,听说早在仁庙嘉佑年间,就已在国子监里讲学了。

  最要命的是——他乃是官家钦点的驸马都尉教谕。

  乃是他郭献卿的老师。

  这是有圣旨认可的。

  所以,老讲学拥有一切处置他郭献卿的权力。

  包括但不限于罚他抄笔记、打扫卫生以及……肉罚。

  刚入此地的时候,郭献卿就没少被罚。

  甚至还被打过好几次屁股。

  搞到现在,郭献卿在这位老讲学的棍棒教育下,甚至学会了打扫卫生,洗衣服……

  每天他的书房和寝室,都是干干净净。

  只能说,人呐,真的要靠环境来好好锻炼。

  ……

  吴安持带着自己的那几件衣服,被人送进了这间简陋到让他浑身不舒服的小院子里。

  院子小的可怜,也就是几间竹木搭起来的房子。

  其中一间里,放着一张简单的木床,床上随便铺着一条被褥。

  此外,就是在书房里,还放着一张桌子,一条椅子,一块屏风。

  舍此之外,就没什么家具了。

  至于下人?

  吴安持抬起头,看向那个带他来到这里的管勾国子监公事许将。

  他知道许将。

  他的泰山王安石的门生!

  许将冷冷的看着吴安持,眼中满是玩味的神色。

  作为王安石学生,许将可能在一些地方和王安石存在一些学术和政见上的冲突。

  但在思想上,在传承上,他们师徒一体。

  许将对王安石的爱戴和崇慕之情,更是鲜有人能及的。

  自然,许将很讨厌吴安持。

  甚至可以说对吴安持恨之入骨!

  原因?

  恩师王安石的爱女,那个昔日新学门人眼中的白月光,自嫁给了吴安持,整日以泪洗脸。

  “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意应怜我亿家……”

  “极目江山千万撼,依然和泪看黄花!”

  许将在心中念着,那首恩师之女,含泪所写的《寄父》,眼神之中的杀意就又多了几分。

  于是,他冷冷的看向吴安持,道:“吴知州,奉旨意,从今日起,知州便在这国子监书库之中,潜读圣人经义。”

  “太学每月一考,凡需二十四考皆优,方可得叙复之用。”

  这是和隔壁郭献卿一样的待遇了。

  在这里,必须读也必须学圣人经义。

  逐月考核,一次不合格,就顺延一月。

  二十四个月下来,五经必须通读合格,同时还必须写出一篇符合标准要求的文章,才能算毕业。

  吴安持听着,咽了咽口水,问道:“管勾,下官能否见家人?”

  “能否让家人送些东西来?”

  许将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看着吴安持的脸:“知州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ifuk.org。废文网手机版:https://m.sifuk.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