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和_我在现代留过学
废文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和

  然而,从太原出来后,十余日时间就只剩下万余了。

  其他的不是死了,就是因为那一夜的混乱而走失掉了。

  “但饮水,已经不多了,山上泉眼和山下挖掘出来的水井日渐干涸,若再不下雨,全军都要陷入干渴。”

  “山下的水井,姑且不管,但山上的泉眼,从现在开始,阿弟率老夫亲信心腹,专门把守!”

  “从现在开始,山泉之水,只能供老夫从麻令带回来的那四千精锐以及战象营饮用!”

  “诺!”李常宪拱手应命,但脸上多少有些沮丧。

  他们兄弟从麻令带回来的那四千精锐,已经是大越国如今最敢战,战斗经验最丰富的军队了。

  若丧在这里,那么,大越国其他军队,恐怕都将没有再面对宋军的勇气。

  可,要突围就必须要有一把尖刀。

  这把尖刀,只能让精锐来做。

  让麻令军和战象营决死冲锋,击溃围困的土司兵,打开一条通向太原的生路。

  李常杰看着李常宪的神色,自然清楚自己的弟弟在想什么?

  他对李常宪道:“阿弟,不是你想的那样。”

  他认真的看向李常宪:“突围之日,老夫将亲率战象营以及其他各部,向太原方向突围。”

  “吸引宋军注意力,阿弟则率麻令之兵,一路向南,不要回头,冲向富良江,只要到了江边,寻到崇贤候的巡弋船队,阿弟就安全了。”

  “阿弟到了升龙府,请待我向天子请罪!”

  “我李常杰,狂妄自大,轻敌冒进,致使大军被困,丧师辱国,罪大恶极……”

  “但大越国,必将存续下去!”

  “务必告诉天子,谨守富良江,不可让宋军在富良江建立船坞!”

  “只要坚定守住富良江,大越就一定还有希望。”

  只要天降暴雨,一切都会好起来。

  到时候,北兵成片病倒,大越再和上次一样说些好话,服下软,北兵自然撤退。

  “阿兄!”李常宪几乎失声。

  他知道的,这是李常杰在用自己做饵,换他和他的麻令军一条生路。

  李常杰连忙摇头,示意他不要惊动外人。

  “老夫深受皇恩,受先帝托付,天子信任,却不能报答,反而连累君上,有辱国格!”李常杰望向那遥远的富良江。

  他想起了十余年前的往事。

  十余年前,宋军也和现在一样摧枯拉朽,百战百胜。

  但那又怎样?

  天降暴雨,北兵多死。

  “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李常杰再次念起这首当年他在危难之际,所做的诗文。

  眼中渐渐露出坚毅的神色。

  是的!

  大越国有天佑!

  这一次,宋军还将上次一般,他们可以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但一定会败在瘴疠疾病面前。

  念着诗文,李常杰就对李常宪道:“阿弟,召集麻令军各部将佐,交代下去,做好准备,后日凌晨,老夫将兵吸引宋军之后,一路向南,直奔富良江,不要回头!”

  之所以选择后天凌晨这个时间点,是因为再拖下去,大军就会因为干渴而陷入崩溃。

  至于为何不是明天?

  因为,大军需要时间,做好准备。

  特别是战象营,需要象兵们调整战象们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在发挥出战象的作用。

  望着远方,那些渐渐消失在视线中的宋军骑兵,以及那些山峦之下的营垒。

  李常杰相信,只要战象们发挥出色,集中一个方向,突入宋军之中那些脆弱的土司营垒。

  然后他再率其他人,趁势突击。

  必然给宋军造成大乱,甚至可能出现奇迹——象兵得到神佛庇佑,一举踏碎营垒,击溃土司们的兵马的话,说不定还有希望击退宋军,他还有可能率兵在战胜后,缓缓撤退,与宋军脱离接触。

  但,这个希望和可能性太渺茫了。

  李常杰对此并不抱有期待。

  他能够率军死战,拖住宋军,给李常宪突围争取时间和空间就已经不错了。

  而他?

  只希望在死之前,能尽可能的拖更多宋军同赴地狱!

  ……

  升龙府。

  李乾德站在这座城市的城头上,远望那滚滚富良江,汹涌的奔向大海的方向。

  “江北,还是没有太尉的消息吗?”他再一次问着他身边的人。

  所有人都摇摇头。

  “陛下……”负责富良江防御的崇贤候李太德,低声说道:“臣弟派去江北的探子报告说,江北各地皆反。”

  “诸州刺史、都监、知州,皆杀朝廷官员,举兵响应北军。”

  这是一个对交趾人来说,前所未有的事情。

  过去,北朝也不是没有打过交趾。

  但,北方的土官、豪族,却从未出现过像现在这样,群起响应,纷纷举兵的事情。

  江北的交趾统治几乎是在短短的半个月中,就在宋军兵锋面前土崩瓦解。

  那些过去在升龙府面前,毕恭毕敬,发誓效忠的土官、豪族,纷纷对着升龙府的监军、官员挥起屠刀。

  根据一些从江北侥幸逃回来的人说:各州知州、刺史,捕杀士人,屠戮官吏,日盛一日,竟有农户因家中藏有朝廷法令、书册而为其屠戮者。

  而升龙府已经不需要这些人来告诉他们,江北在发生什么样的惨剧了?

  因为,有很多靠近富良江的土官,将斩首的士人、官员首级、尸首丢入富良江。

  李太德的船队,有时候一天就能捞出几十上百具尸体。

  这彻底吓坏了升龙府的大臣士人。

  他们害怕极了!

  生怕北兵打过富良江,杀进升龙府,如法炮制将他们也全部处死。

  于是,朝中说什么的都有。

  清流们,群情激愤,纷纷叫嚣要和‘北寇决一死战’。

  但老臣、豪族、宗室,却战战兢兢。

  现在,已经很多人都在言和了。

  就连李乾德身边的妃嫔,也在劝他求和。

  理由很简单。

  “太尉音讯全无,太原城下甚至有北兵出没。

  人言汴京天子,已令明州、杭州、广州等地北朝水师南下,一旦其水陆并进,社稷休矣!

  请陛下为天下苍生计,暂忍一时之辱,遣使求和。”

  “再遣人重金厚币,入汴京,面见北朝官家、太皇太后、皇太后,以求宽恕。”

  意思很明显了——北兵打进来,死的可就是我们啊!

  北朝强盛,不如暂避锋芒。

  想到这里,李乾德就叹息了一声,然后对李太德问道:“崇贤候,太尉真的已经深陷北兵重围之中,甚至已经战死了吗?”

  李太德拱手拜道:“臣弟不敢揣测。”

  “然而,北兵都已经出现在太原附近,如今我朝除太原外,在江北已无立足之地。”

  “恐怕太尉也已经凶多吉少。”

  “唉!”李乾德叹道:“连太尉都战败了。”

  “崇贤候啊……”他问着这个如今执掌升龙府最后的希望的水师舰队的弟弟,问道:“依汝之见,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李太德恭敬的拜道:“军国大事,臣弟不敢多言。”

  他是宗室,还是李乾德的弟弟。

  在李乾德连女儿都生不出来的现在,假若李乾德去世,就是他即位。

  自然,李太德非常谨慎,轻易不敢表态。

  李乾德也是实在没有人商量了。

  老臣、重臣、贵族、宗室都在怯战,都在请求求和。

  清流们却叫嚣着决一死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除了李太德外,李乾德放眼整个升龙府,已经找不到多少能和他立场、态度一致的人了。

  而李太德,作为他的弟弟,虽然对皇位有着严重威胁。

  可在这国家倾覆,社稷动摇之时,却是他唯一可以依仗的人。

  原因很简单——李太德有希望和可能继位,即使他不能,只要李乾德生不出儿子,那么李太德的儿子就一定会即位。

  这是宗法,也是现实!

  “朕赦汝无罪!”李乾德温言道:“崇贤候直言便是。”

  李太德低着头,说出了他内心的声音:“若臣弟愚见,还是请和吧。”

  仗打到现在,江北除太原外全丢,李常杰的大军音信全无。

  大越国已经不可能再继续战争了。

  再继续,那就是押上李家的一切,和北朝赌了。

  赌输了,李乾德可能还会被送到汴京,封个什么逆命候一类的头衔圈养起来。

  但李家的其他人,肯定会被赶尽杀绝!

  李乾德听着,叹息一声,他也知道是这个结果。

  其实他也已经松动了。

  毕竟他是皇帝,锦衣玉食的皇帝。

  没必要在已经注定失败的战争中,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一把命运。

  上次战争,天降暴雨,才让北朝退兵。

  这一次,万一雨季推迟呢?

  李乾德知道历史的。

  那些被送到汴京的亡国之君是个什么下场?他很明白。

  于是,他叹息一声,问道:“崇贤候以为,该遣何人过江,与北朝议和?”

  “又该拿出什么样的条件,和北朝请和?”

  战前北朝开出的条件,现在肯定是不可能算数了。

  甚至很可能,北朝的将帅,在胜利的刺激下,已经有了灭亡大越的想法。

  如此一来,他们怎么可能答应大越求和?

  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即使他们答应了大越请和,可是,大越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这个大越与北朝的澶渊之盟,大越得拿出多少东西才能换取北朝退兵?

  若没有这些顾忌和考虑,李乾德早就同意了请和了。

  李太德答道:“陛下,宋使李丰,如今在太原,陛下遣使以礼将之送还北朝,自然可以和北朝取得联系。”

  “至于条件?”李太德道:“既已战败,今为保全社稷,只能是尽可能的多加稻米岁贡,换取北朝退兵了。”

  李太德就没有太多顾虑了。

  毕竟他又不是皇帝。

  这个锅,李乾德背着就行了。

  只要保全社稷国家,澶渊之盟签就签呗。

  李乾德叹息着,思虑良久,依旧犹豫不决。

  因为他很清楚,交趾现在是战败,战败之国,哪里有希望签澶渊之盟?

  战败者想要和平,就只能拿土地、财富、粮食换。

  一旦被迫签下条件苛刻的和约,那么,他这个皇帝,恐怕也当到头了。

  只能禅位让贤,让李太德即位,他去当个皇太兄。

  李太德顾念兄弟之情,他还可能在宫中享福。

  不然就是一杯毒酒,一丈白绫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乾德就看向李太德,道:“崇贤候公忠体国,且将今日所言,著为文字,上于朕前,朕必亲览之!”

  这正是李乾德特意要和李太德在此交心的缘故。

  锅,别想让朕一个人背!

  臣弟也来分担吧!

  臣弟若是忠臣,就该将全部责任替朕背起来!

  李太德听着,背脊冷汗直冒。

  他终于明白,自己已经落入了李乾德的算计之中。

  可没有办法!

  他眼角的余光,看向左右,那一个个披着甲胄,手持利刃的禁军虎视眈眈的看着他。

  李太德知道,他只能答应。

  不然,他这个崇贤候就可能暴毙在此。

  甚至……

  李乾德就等着他拒绝!

  好将他斩杀在此!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ifuk.org。废文网手机版:https://m.sifuk.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