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灾_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废文网 >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灾

  “是啊,还能剩下这么多已经算是老爷给面子了。”

  黄二爷虽然可惜,但心里也能想明白。

  “咱们庄稼人,本来就是看吃饭,这几年年景这么好,咱们也没有再饿肚子,已经算是老爷对咱们不错了。”

  二爷活了这么大年纪,很多东西早就看淡了。

  这几年风调雨顺,地里的庄稼收成都非常好,大家也都吃上了饱饭。

  今年这场冰雹,算是近几年来,下的第一场。

  庄稼人都知道,老爷是喜怒无常,变化多端。

  能给这么几年的好年景,已经算得上是善待他们山里的庄稼人了。

  “二爷的对,不过也没有那么坏。”

  张安给黄二爷竖了个大拇指。

  “海边的渔民都风浪越大鱼越贵,这次白雨一下,大家的水果都有损失,价格肯定比往年贵的多。”

  黄二爷听张安今年水果会涨价,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

  “安子,真会涨价?”

  “二爷放心吧,怎么都要比去年贵上一些的。”

  张安这话,算是给了黄二爷一颗定心丸。

  毕竟他相信张安不会骗他的,因为他那里能有多少李子。

  张安这铺下去的摊子可比他的大多了。

  虽然这次下冰雹,范围可能不是太大。

  但是县里这一带肯定是受到影响的。

  现在虽然有果商,但他们只是在那些大一点的城市里经营。

  这样的山里县城,大部分的水果都是各地自产自卖。

  尤其是大家口袋里有钱了,这水果需求也大了起来。

  现在受灾以后,水果的产量肯定会受影响,怎么都得涨涨价。

  毕竟,这种水果的人,也是要吃饭要吃肉的。

  回到家里,王芳也知道了自家地里的情况,整个人就有些低沉。

  张安看到这个样子,赶紧劝导着他。

  “妈,这没啥的,即便是那桃园还有瓜地没了,咱们家光卖樱桃就已经是赚了不少了。”

  张安这可得赶紧把自家母亲劝好,前几卖樱桃的时候算是大喜。

  而现在桃园还有瓜地里被重创之后算是大悲。

  这样悲喜交加的,要是没开解出来,可能要出问题。

  “对啊,咱们家今赚的就已经不少了,总不能世上的钱都被咱们家赚了,那别人家怎么办啊。”

  经过父子两的一番劝导,王芳才算是摆脱镣沉的心情。

  毕竟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日子总是还得继续过下去。

  从那一场暴雨开始,往后时不时就会下上一场雨。

  这代表着,今年已经进入了雨季。

  原本水位落了下去的大河,这段时间又升了起来。

  趁着这段时间,大家都抓紧把水田给打了,因为大家秧田的秧苗已经可以移栽。

  今年张安家里,没有种太多的地。

  就把家里的几亩水田,还有近处的两块山地种着就校

  至于其他远一些的耕地,张安提出先给别人种着。

  一开始王芳还不答应,因为她们种了一辈子的庄稼。

  总是感觉土地种少了,心里觉得不踏实。

  但现在家里需要照管的太多,那么多的土地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管。

  而且就算全部都种着,还没有多高的收益,只会白白劳累人。

  张安知道自家母亲舍不得,所以用之前被冰雹打落的菜籽劝。

  王芳最后才稍稍松了口,把家里的一些土地安出去给别人种。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都放出去,至少家里的水田还有近处的两块耕地。

  不管怎么,王芳都要自己种着,只同意把远处的耕地放出去。

  现在跟后世不一样,后世很多人家一家老都出去打工。

  所以家里的土地全都放了出去,可就算这样,也找不到人接手,只能荒着。

  现在可不一样,现在出去打工的人很少。

  在村里的人家,哪怕有一点点土地,都要收拾过来种上。

  有一些人家因为出去打工,土地放出去给人种,也都是有条件的。

  每年必须要根据土地分多少粮食给主人家才行,因为现在可还有农业税要缴。

  即便是这样,争着种的人可不少。

  得知张安家要把土地放出去,好多人家都上门来询问。

  虽然都是山地,但是可没人嫌弃,而且张安家里没想着给人要粮食。

  想到于是这块地送给别人白种,只要不荒着就校

  所以这样的好事,谁家都想去问问看。

  最后张安家的几亩山地,分给了两家关系比较好的亲戚。

  当然了,只是给他们种,等哪张安家要收回来,他们收完庄稼就得把地还回来。

  只是花上几时间,张安家的水田就已经耕好。

  往田里搬了些已经沤好的农家肥,翻耕一遍之后,张安家就开始插秧。

  可今年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做什么都不顺。

  前段时间收菜籽的时候下冰雹,现在插秧栽了半,就开始下起了大雨。

  不过虽然上稀里哗啦的下雨,田里的人也没准备收工。

  基本上所有正在插秧的人家,都顶着大雨在田里把秧栽完。

  在雨幕中,都能看到大家头戴竹笠,身披塑料布。

  因为没有几家人有雨衣和蓑衣,这塑料布还是家里买肥料回来。

  那尼龙口袋里装着的那一层塑料膜,大家都用它来当雨衣。

  为什么不休息,因为有句俗话是这么的。

  插秧不躲雨,打谷不歇凉。

  因为生长在秧田里的禾苗,要拔出来,然后挑到水田里面移栽。

  这个过程中,对禾苗会有一些损伤,尤其是晴的时候,损伤更大一些。

  即便栽下去,也会有一定时间的恢复期。

  这个时间,长箐这里叫做反生期,如果能恢复,禾苗就能发根。

  但是如果活不下去,那这株秧苗就死了,需要主人家去重新补秧。

  而很多老人,根据多年插秧的经验发现。

  下雨种下去的禾苗,比晴移栽的要先发根。

  最后就总结出,下雨插秧的话,对秧苗的损伤要轻一些。

  所以移栽完了需要恢复的时间短,没几就能开始发根,存活下来。

  但气的因素不是大家可以控制的,而插秧也是赶着时间再走。

  所以大家在插秧的途中,遇到了下雨,非但不会躲雨。

  反而会非常高兴,顶着雨把秧苗移栽完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ifuk.org。废文网手机版:https://m.sifuk.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